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下载

资料下载
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作者:admin 来源: 本站原创 日期:2024-09-14 浏览:

    1、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因此,文学史上常常苏辛并称。但二人在相同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苏轼词多表现出旷达飘逸的风格,辛弃疾词的爱国词作则多带有悲壮沉郁的色调。
  2、陆游的诗歌艺术
  陆游诗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是有宋代成就最高,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李白的飘逸自然、杜甫的悲壮沉郁他兼而有之。
  3、欧阳修为著名的文章家和文坛领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高于其诗歌,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4、王安石散文创作
  王安石对文学的看法,特别强调其实用功能。和其文学主张相符,王安石的散文也以政论性的为多。这些作品,大都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
  5、“元曲四大家”指在元杂剧创作中享有盛名的四位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则根据四大家的活动年代和他们的创作成就,定四大家为“关白马郑”,为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白朴代表作《梧桐雨》;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
  6、关汉卿:以《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调风月》、《单刀会》、《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史记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共130篇: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李将军列传》是一部人物传记。
  主旨
  本文通过记述西汉名将李广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逼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李广才略和人品的钦佩,对李广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揭露了西汉朝廷赏罚不公,刻薄寡恩与黑暗无道的社会现实。
  疑难词句
  1、广家世世受射。受:传授。
  2、用善射杀首虏多。用:因为;首:首级;虏:俘获。
  3、未到匈奴陈二里所。陈:阵地;所:大约。
  4、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正:整齐,严加约束。
  5、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决;失亡:损失,死亡。
  6、用此,其将兵数困辱。用此:因此。
  7、可数百里。可:大约。
  8、广军功自如,无赏。如:相当。
  9、东道少回远。少:稍微;回远:迂回,路远。
  10、军亡导,或失道。亡导:没有向导;或:同“惑”,迷惑。
  11、南绝幕。南:向南;绝:渡过。
  12、“急诣部,如书。”马上到右将军部队去,就像“命令”上写的。
  13、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诚恳谨慎的样子,就像乡下人一样。


赤壁赋复习资料
  1、 景、情、理融为一体。
  文章虽从记游写起,但重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故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作者采用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手法,使景、情、理三者达到统一。
  首段因景生情,但文中又借物喻理(水、月、风),即以这段写景为下文议论说理作形象、铺垫。第二段中客的议论,以“羡长江之无穷”扣住水,以“抱明月而长终”扣住月,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其内涵就借具体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出来。第三段苏子反驳也是以水和月作譬,深入浅出说明事物变与不变的道理。整篇文章,议论赋予了景物以微妙的哲理,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
  2、采用对话手法,主客问答,抑客伸主
  本文继承了辞赋常用的形式规范,即主客问答,抑客伸主,文中的客,其实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人物,主客双方,代表着作者思想的两个对立面,最终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复杂的人生观中积极面战胜了消极一面。
  3、骈、散句交错使用,有整有散,错落有致,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全文以散句为主,其中又穿插一些似对不对的偶句。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颇有韵味悠长之感。有些句子,似散而实整,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其消长也;” 有些句子,又似整而实散,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阅读理解题复习要点
  问题类型和回答技巧、方法、方式
  1、选取部分内容进行分析类(字、词、句、段落)和分析感情类: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向往、忧愁,爱国感情、怀才不遇、建功立业、统一天下、悠闲自在、洒脱豪迈之情,表达了作者……的情怀,表达了对……的厌恶憎恨,抒发了思念之情、抑郁之情,体现了对……的追求
  2、分析中心论点和主旨类:批判了……的社会现实、封建制度、愚昧无知,表达了讽刺之情,通过描述……展现了……通过雅俗对比,突出文章主旨……,暗示了……,反映了……
  3、比较类:通过比较……衬托了、烘托了……的社会现实、人物性格、社会的黑暗、制度的落后、道德的沦丧,表达了……的决心
  4、描写方法类:场面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表情描写
  5、表现手法类:以动写静、动静相衬、比较
  6、修辞手法类:用典、比喻(增强形象性)、拟人、对比、对偶、夸张、排比(增强气势)、象征(深化意义)、引用、反问(反诘)
  7、成语出处分析类:狡兔三窟、祸起萧墙《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庄子·秋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8、人物性格分析类:阶级局限性、内心软弱、多愁善感、开朗乐观、沉静、谨慎、稳重、过敏多疑、安于现状、消极忧伤
  9、抒情方式分析类:借典故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10、结构作用分析类: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点题、突出中心思想
  11、论证方法分析类:举例论证、例证法、说理论证、对比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
  12、原因分析类:制度、社会现实、客观环境、主观认识
  13、线索梳理类:某个人物、事件、客观事物、一句话、一个现象等
  14、论证关系分析类:正反对比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总分关系、总分总、分总关系
  15、艺术特色分析类:复沓、叠句、重唱
  16、现实意义分析类:借古喻今、从政者广开言路、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和建议、礼贤下士、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以人为本的思想
  17、语言特点分析类:直抒胸臆、清新、形象鲜明、哲理性、犀利、句式长短相间


议论文知识
  一、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二、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三、秋水(节选) 《庄子》
  四、大同 《礼记》
  五、谏逐客书 李斯
  六、陈情表 李密
  七、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八、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九、论毅力 梁启超
  十、灯下漫笔 鲁迅
  十一、谈时间 梁实秋
  十二、论快乐 钱钟书
  十三、选择与安排 朱光潜
  十四、论学问 培根
记叙文知识
  十五、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十六、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十七、李将军列传(节选) 《史记》
  十八、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十九、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二十、报刘一丈书 宗臣
  二十一、马伶传 侯方域
  二十二、往事(一之十四)
  ——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 冰心
  二十三、背影 朱自清
  二十四、故都的秋 郁达夫
  二十五、香市 茅盾
  二十六、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二十七、箱子岩 沈从文
诗词曲赋知识
  二十八、氓 《诗经》
  二十九、国殇 屈原
  三十:陌上桑 汉乐府
  三十一:短歌行(其一) 曹操
  三十二、饮酒(其五) 陶渊明
  三十三、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三十四、山居秋暝 王维
  三十五、行路难(其一) 李白
  三十六、蜀相 杜甫
  三十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三十八、杜陵叟 白居易
  三十九、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四十、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
  四十一、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四十二、发现 闻一多
  四十三、再别康桥 徐志摩
  四十四、我爱这土地 艾青
  四十五、门槛
  ——梦 屠格涅夫
  四十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四十七、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四十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四十九、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五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五十一、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五十二:前赤壁赋 苏轼
小说知识
  五十三、宝玉挨打 曹雪芹
  五十四、风波 鲁迅
  五十五、断魂枪 老舍
  五十六、米龙老爹 莫泊桑
  五十七、苦恼 契诃夫
  五十八、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戏剧知识
  五十九、长亭送别 王实甫
  六十、日出(节选) 曹禺


 (一)《诗经》与《楚辞》
  1.《诗经》与《楚辞》概述。
  (1).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篇数。《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
  (2).《楚辞》的诗歌形式、结集。
  2.《诗经·氓》
  (1)对爱情的追求。
  (2)比兴的手法。
  (3)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楚辞·国殇》
  (1).屈原的代表作。
  (2)《国殇》的含义。
  (3)《国殇》的主要内容。


《论语》与《孟子》
  1.先秦诸子概说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
  (1)语录体散文。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为政以德、治国以礼的政治主张。
  (4)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理由。
  (5)以驳论为主、驳中有立的论辩方法。
  (6)本文中的成语。
  3.《天时地利人和章》(《孟子·公孙丑下》)
  (1)孟子与《孟子》。
  (2)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排比、对偶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4.《富贵不能淫章》(《孟子·滕文公下》)
  (1)“大丈夫”形象及其意义。
  (2)格言与警句。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章》(《孟子·告子下》)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
  (2)主要修辞手法。
  (3)翻译本文(《大学语文(B)》不作要求)。
  6.《民贵君轻章》(《孟子·尽心下》)
  (1)孟子民本思想的意义。
  (2)表现手法。
  (3)背诵全文。

[返回]   


推荐学校